我的风水学术主要源自李秉方。李秉方是我学术路上影响最大的师父,也是跟随学习时间最长的师父。
李秉方,1917年出生,广东台山人。灵验派风水学家,“李氏风水绝学”传人,被誉为国内风水堪舆泰斗,著有《阴阳地理经验集》。李秉方少时师从江西赣州风水名师陈知微,足遍大江南北,名山大川。王其亨教授对其“五十余年的深厚功夫”十分赞赏。李秉方从事风水学研究工作七十余年,从业时间堪称国内最长。
2006年,我结缘李秉方,并拜李秉方为师,学习堪舆技艺。
结缘李秉方,也是机缘巧合。那是春意盎然的一天下午,我在广州火车站旁边帮一个皮革店勘测店铺风水,该店长是李秉方远方亲戚,接待中无意说出了李秉方在风水研究领域颇有建树,著有《阴阳地理经验集》,汇集了李秉方几十年经典风水勘测案例。我闻之兴奋异常,因为我之前自学了一些风水知识,在应用中总感肤见谫识,混不自如,很多理难以悟透,一直希望能有缘拜一位风水大师为师,想不到天赐良机,梦寐以求的绝佳机会终于来临了。于是,我立刻恳求店长牵线搭桥,带我去台山拜访李秉方。店长也被我的执著和真诚打动了,随即安排了拜访的事宜。
展开剩余92%有一种遇见,一眼万年;有一种相逢,一见千秋。我与李秉方的见面,就是这样。携着温暖带着情意,任何言语也无法描述的馨香,仿佛如命中注定一般,是那么的自然而然,没有早一步,也没有晚一步,就这样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,从此,终生铭刻。
那一天,素未蒙面的俩人,仿佛是等待了千年的约定,心里都充满了万般的期待。李秉方年虽九十,但是神采奕奕,一大早就安排家人准备丰厚的午餐,并在村口来回踱步,久久徘徊,急切等待我的到来。我也如他乡遇故知一般,心里充满一种诗意的美,仿佛在赴一场旷世盛宴,不问天长,不问地久,只因心知。只要时光在,心就在。
在李秉方的竹园别墅见面后,李秉方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,问长问短,在观察八字后知道我与他很有缘,我也正是他要找寻的有缘人,就一直说着自己对地理堪舆的研究成果,表示要把一生学问传给我,希望我把中华风水文化发扬光大。就是这一段纯白的交流,开启了我与李秉方的盛世情谊,亦师亦友又情同父子,温暖了年华,温柔了岁月,惊艳了时光。
之后,李秉方带着我爬山涉水,在全国各地、在崇山峻岭中探寻堪舆。我以万分虔诚伴随左右,我的诚心与执著也被师父家人所感动,放心把老人交予我照顾。从2006-2009年间,我的大部分时间都与师父在一起,吃、住、行形影不离。那一段时间,我几乎都住在师父竹园别墅里,全脱产跟随师父系统学习风水的理论知识、风水判断标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实践运用。师父也把一生绝学尽数传给了我,让我成为“李氏风水学”的新一代传人。
风水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传统学问,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(空气、磁场、水和土)和宏观环境(天、地、黄道面倾斜角度)的学说。风水学,本为相地之术,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,古称堪舆术。“堪”是天道、高处,“舆”是地道、低处。“堪舆”是指研究天道、地道之间,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。它是以古代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,把古代天文、气候、大地、水文、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、步建环境的艺术之中。
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。通俗地讲,风水好的地方,居于此处,象征人事兴旺,盼望后代富贵、显达。严格地讲,即是符合风水学中“富”和“贵”原则和标准(即所谓“好风水”)的地理位置或环境。
所以,风水学也是一门深不见底的学问。师父以自己的研究经验告诉我,凡得人财昌盛,久居富族名家,必然地势平聚,接近河流,众山之所止,众水之所聚。凡贵人出生之地,多是山水贵秀,堂局凝聚,朝对有情。富豪人出生之地,多近江河港湾,水源深聚。
师父以自己的竹园别墅为例,告诉我如何判断阳宅风水。他说,竹园地势低平,远峰奇秀,近砂有情,金木水火土来朝,应文武富贵寿考。此地横水环抱,乃先天地理形势,凡阳宅以近内局吉凶形势为重,“书云,多是贪远大而嫌近小,谁知迎近是而贪远非”。
数十年前,因大水冲崩堤基,面前的水稻田变为沙滩。凡阳宅堂局是沙滩,为不聚气,如在此附近居住,必定贫贱败衰。解放后,集中当地人力建设鱼苗场,连开数十亩鱼塘。沙滩变为鱼塘后,鱼苗场就兴旺起来。一九七九年改革开放,他从广州返乡在鱼苗场后背建设竹园阳宅居住。一九八一年在堂局中心开矿,采矿一年多而完工,随后矿场变为鱼塘,因而堂局水深聚,阴阳调和,应主富贵。此为后天以人力改变先天地理自然形势。竹园别墅,绿荫环抱,竹树繁茂,堂前空旷明亮,清风吹来,顿觉生机勃勃,心旷神怡。因得益于竹园阳宅的风水感应,家庭速福丁财,安享福寿双全。
凭着竹园的风水效应,师父每次在外患病回来,居住几日便不药病除,顿觉此园不俗,兰开园自馨。因此,好风水的阳宅,不仅能使身体健康长寿,还能使子孙贤孝,改变命运。师父生于1917年5月15日,此前命理先生曾算此命造寿短子稀,但师父却以竹园风水改变了运势,生了六个儿子,个个生龙活虎,学业有成,事业兴旺,家族发达,子孙满堂。师父也延年益寿,九十高龄仍步履轻盈,走路生风,到处爬山涉水,千帆阅尽,直至104岁逝世时也无疾病困扰,在安祥中不留遗憾地离去。
师父给我传授风水知识,从不照本宣科,几乎都是实地勘察现场分析讲解,并以丰富的实战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。如对城镇街道,他认为城市街道兴衰,以接近河流、河水深聚处附近为佳;其次要地势平聚,道路贯气,来往顺遂;再者要建筑形势与道路阔窄相配合。建筑高起为阴,道路低平为阳,阴阳调和为佳。水为白气,路为黄气,白气能接黄气。桥梁接引黄气,车马人迹的往来能振动黄气,黄白二气纵横环聚,互相调和,为最易兴旺的地方。水来气来,水去气去,水聚气聚,所以地势平聚则气聚,气聚人聚就兴旺。
师父与我相处的时间,无论是在住宅还是外出,我们的话题几乎都是风水的话题,他讲风水时滔滔不绝如泉涌,恨不得把毕生绝学倾泻而出,灌输给我。他经常说,风水学是一门科学,学问深奥,需要长期研究、探索和实践,并要实地勘验,才能得知真理。例如广州人民北路,路从南北而来,是古代的城墙基。东边是旧城区,而今地势稍高;西边是城基外的西濠涌,地势比人民路低,商店面前稍高,后背稍低。故商店房屋聚气,生意兴旺。在此居住,人口亦旺。东边地势高则气散,适宜设立机关团体、医院、学校。若在十字路口之处,则又看法不同,因路能引气,亦能截气,如建筑形势及开门口合法,就能收纳左右前面来往生气,必然生意兴隆。
对于城市阳宅,以地势平聚,道路连接贯气,秩序齐整,巷路疏爽,水渠畅通,接近水陆交通,阴阳调和,就是丁财富盛旺地。切忌地势高亢,四水分流,亦忌地势低陷,四面逼囚,如地势顷斜,零乱破碎,路不贯气,阴阳不和,不宜居住。对于商场贸易,最喜水陆交通有情,河流深聚,接近码头。或陆路交通,有情有力,必然生意兴隆。而政府机关,要地势稍高,气势尊严,权制四方,向局宽平,朝对有情。学校、机关、团体,也宜地势稍高,周围绿化疏爽,向局齐整美观。
师父对地理堪舆的研究,在风水界颇有影响。他主张风水学术,应根据人情物理推研,以先天地理自然形势为体,以后天人力相应改造自然形势为用,注重风水的科学功能,适应时代人们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。他说古时以峦头为体,以理气为用,如不改革,已不适于今。古来论风水的书本,皆偏执于易学理气,以河图洛书、先后天八卦、阴阳五行生克、八宅游年、九宫紫白、大小元运兴衰、年月吉凶神杀等,着重唯心理论,使风水学术神秘化。凡以风水为业者,皆习俗封建迷信、执古不变,故不能跟上社会潮流,而导致社会偏见,认为相信风水者就是封建迷信。故此对风水学术必须要革命,破除封建迷信,实事求是,相信科学,推陈出新,所以他以改革风水学术的责任感,著《阴阳地理经验集》四卷,将罗盘理气逐一分析,详考其起例原理,将其真理应验者保留用之,将义理荒谬者辨僻删去。
师父在《阴阳地理经验集》一书中,重点以案例概述了风水勘察原理、方法、判断和运用。师父认为天有三宝:日、月、辰;地有三宝:风、水、火;人有三宝:精、气、神。风和水合之为气,则脉气,归之为灵气,得之可行昌运也,失之停滞不前。青龙为水,水化为气,阳宅风水定数为龙脉,前朱雀,后玄武,左青龙,右白虎,堂正中。阴宅风水定数为龙穴,上有仙气,下有兵马,前招阳,后至阴,四方猛兽来潮,堂中土壤有甜水,即是安息圣地。个人风水定数为天年,龙脉龙穴合一,即可增人体天年之气,德之涵养,福纳四海,寿与天齐,风水好必家安,旺人丁及第状元,封侯拜相尽在气数之中。
师父在风水界闻名遐迩,很多相信风水的住户经常邀请他勘察新宅风水,指点一二。师父也是有求必应,不讲报酬,不摆架子,不藏着掩着,只要能帮到别人就不辞劳苦,前去观测堪舆。如台山联安大昌村,熊惠周的父亲由大昌村迁到马山居住,自从迁移后家境不顺,其哥病死,嫂子改嫁,遗留子女在家。其父也长期患病,行动困难。他一人负担两老两幼。村中见其凄惨,便劝回村,并提供四处屋地选建。他有一妹嫁至师父邻村,知道师父长期研究风水,其妹夫便将熊惠周的处境告诉他,央求师父为他选择屋地。
师父李秉方是远近闻名的热心人,喜欢助人为乐,当即答应前去观测堪舆。到大昌村看四处屋地后,师父认为这四地皆不能改变他的命运。然后指点大昌村的水口山,此乃众山之所止,众水之所聚,如能取得此处建屋居住,必能速福改变命运。此建议,遭到熊惠周父亲及众人的反对,因此处是乱葬埋尸地,俗人皆不敢在此处建屋居住。但师父认为除用此地,没有更好的办法为他设想。后来熊惠周与妹夫经过诸多考虑,接受了这一建议,向大昌村取得此地。
在师父的指点下,熊惠周平整了地基,清理挖起数十具尸骸,尚有瓦罐装载的十三个,迁到附近安葬作义坟。但他当时无钱建屋,在妹夫尽力协助下,贷得一些款项建得一层。入屋居住第二年,就还清建屋债务。此后凡事非常顺利,娶得二十岁女子为妻,后又生有一女一子。住屋起初只有一层,几年后已改建为三层,成为小康之家。后来,全家子女事业兴旺,迁居海外发展商业,成为当地有名的商人。村里人都说这是人杰地灵的感应。这样的事例,枚不胜数,甚至还有不少商家邀请他到广州、中山、珠海、云浮、佛山等地察看酒店、大厦风水,担纲顾问指导方位和布局。
师父是经验派、实战派风水专家,一生只做一件事——风水研究。他正气凛然,品行如一,从不沽名钓誉、哗众取宠,从不装腔作势、自恃清高,总以一颗清纯、执着的心,以对山水很强的敏感度,以一种坚韧、朴实的探索精神,一生孜孜不倦、勤勤恳恳于风水学实践性研究,其人格魅力、道德品质、勤勉精神堪为传统学术界的典范。他的学术朋友,也多为大学教授。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邓其生对师父的评价为:“他是一个善良可亲的老人,诚恳实在,热情进取,有儒风,也有匠气。”天津大学教授王其亨对师父的评价为:“与先生研究风水五十余年的深厚功夫相比较,我在这方面的成就是很浅薄的,但所得体会与先生相同,愿在今后继续深入发掘、研究、弘扬其科学内涵与成就。”
我作为师父的唯一嫡传弟子,与师父朝夕相处三、四年,此后又不间断的在一起,其师徒关系已转化为亲情关系。师父去世后,我仍多次梦见师父,聆听教导。有一次,师父还托梦说竹园别墅三楼书柜里有本书夹着五千元钱,我次日即给师父小儿子打电话告之托梦之事,小儿子刚好在家,上楼翻阅果真有五千元钱夹在书里。托梦虽无科学依据,也不一定灵验,但也有灵验之时,让人无法解释。不过有一点要肯定的是,梦到的人大都是交往甚密或印象深刻的人。这说明我与师父已经超越了师徒关系,成为师父值得信赖与托付的传承人了。
我凭借良好的学术基础和朝乾夕惕的求知精神,把师父的学术精要已了然于胸,融会贯通,并普遍运用于实践。在实践中,我又借鉴各门各派之长,创新丰富师父的学术,使之与时代发展保持协调性。
通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,我以师父传授的学术帮助指导了成千上万的阴阳宅布局风水,也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和赞誉。为了让这一学术更大化服务于社会大众,我在师父《阴阳地理经验集》基础上,以师父与我联名出版《李秉方风水续传》,将我的所学所悟作一个小结,既是将师父的学术更好传承,也是不辜师父的栽培之恩。同时,通过修书,以师父的学术品德为榜样,身体力行指导着自己在生活里修心,在尘寰中炼达,以一种淡定与从容,开启人生曼妙的风景;以一种坚毅与豁达,迈向生命繁华的彼岸。这既是完成师父毕生的宏愿,也是在书写自己的春秋人生。
文/ 沈立明
(本文摘自《李秉方风水续传 • 序》 编著:李秉方 沈立明)
发布于:广东省